关键词
人物库 宋朝
天息灾北宋 ? — 1000
天息灾
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
太平兴国中
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
京师
时梵德前后叠来。
各献梵筴。
集置甚富。
上。
方锐意翻传。
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
译主
诏于太平兴国寺西。
译经传法院
以须之。
先是。
有梵德法天者。
中天竺国人。
妙解五明。
深入三藏。
初至蒲津
与通梵学沙门法进
译无量经七佛赞。
守臣表上之。
上览之大悦曰。
胜事成矣。
天息灾施护同召见。
问佛法大意。
对扬称旨。
赐紫方袍。
并居传法院
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
法天教大师
施护显教大师
令先以所将梵本。
各译一经。
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
笔受缀文。
光禄卿杨说。
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
殿直刘素监护。
所须受用。
悉从官给。
三师译经仪式上之。
且请。
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
前代不避。
若变文回护。
恐妨经旨。
诏答。
佛经用字。
宜从正文。
庙讳御名。
不须回避。
一月译经成。
天息灾上圣佛母经。
法天上吉祥持世经。
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
两街
选义学沙门百人。
详定经义。
左街僧录神曜等言。
译场久废。
传译至艰。
三师
即持梵文先翻梵义。
以华文證之。
曜众乃服。
上览新经。
宰臣曰。
佛氏之
有裨政理。
普利群生。
达者自悟渊源。
愚者妄生诬谤。
朕于此道。
微识其宗。
凡为君正心无私。
即自利行。
行一善以安下。
即利他行。
梁武舍身为奴。
此小乘偏见。
非后代所宜法也。
车驾幸译经院
赐坐慰劳。
增什物给童子。
悉出禁中所藏梵本。
令其翻译。
复选梵学沙门
笔受
义学沙门十人。
證义
自是每岁诞节。
必献新经。
皆召坐赐斋。
以经付藏颁行。
西国大乘祝藏经。
法天详定。
奏。
此经是于阗书体。
非是梵文。
况其中无请问人。
及听法众。
前后六十五处。
文义不正。
帝召谕曰。
使邪伪得行。
非所以崇佛教也。
宜焚弃此本。
以绝后惑。
下诏曰。
朕方隆教法。
用福邦家。
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
时新经陆续以上如次披览。
宰臣曰。
天息灾等。
妙得翻译之体。
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光禄卿
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
法天改名法贤
并月给酥酪钱有差。
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
用冠新译之首。
中云。
法师天息灾等。
常持四忍。
早悟三空。
翻贝叶之真诠。
续人天之圣教。
芳猷重启。
偶运当时。
润五声于文章。
畅四始于风律。
堂堂容止。
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蛰重明。
玄门昭显。
轨范而宏光妙法。
净界腾音。
真宗即位
礼部侍郎陈恕
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
上不听。
且制序文。
命置先帝序后。
法贤请也。
咸平三年八月
天息灾示寂。
谥慧辩
敕有司具礼祭葬。
次年法贤亡。
谥玄觉
礼视慧辩
施护先逝。
三师遭逢圣世。
首隆译场。
续狮弦之响。
发空谷之音。
阐宣之功。
无忝前哲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天息灾者,中天竺惹陀难国密林寺僧也。
宋太平兴国五年二月,与施护西来,止于汴京,时法天蚤至,方译《大乘庄严宝王经》,太宗为制《大宋新译三藏圣教序》,诏普度下童男为僧,使习梵书,复敕设译经传法院东京太平兴国之西,如唐故事,以宰辅为译经润文使
息灾译经十馀部,中有《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二十卷,二十有八品,又《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佛在舍卫国,有无量菩萨及八部男女集,从大地狱出大光明遍照园中,见大庄严,除盖障菩萨请问因缘,佛为说圣观自在菩萨历劫救苦之事,及说所住种种三昧之名,又说身毛诸孔希有功德,普贤菩萨十二年不得边际云云。
词义明晓。
施护译《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语意简括,皆依次呈览。
宋自太宗尊崇梵典,译经设官,前后所翻新来一切经律都九十馀部。
真宗为制《继圣教序》,息灾皆承锡三藏朝奉大夫光禄卿,并号传法大师
息灾更得紫方袍之赐。
咸平三年八月息灾示寂,谥曰慧辨法师,敕有司具礼送终。
宠恤并优。
施护者,乌埙曩国人,其国属北印度,故称北印度僧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报恩北宋 1058 — 1111
全宋文·卷二七九二
报恩一○五八——一一一一),本名刘钦宪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人。
未冠,举方略,擢上第,调官大名
厌尘世,请于朝,遂就北京福寿寺祝发为僧,神宗赐名报恩
后游历诸方,参曹洞宗大师投子义青,即悟心要。
义青卒,诏居随州大洪山
崇宁中,又诏住东京法云寺,阅岁仍归大洪
政和元年卒,年五十四,僧腊三十二。
有语录三卷,著《曹洞宗派录》等。
范域所撰《塔铭》(《湖北金石志》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九。
报恩
卫之黎阳人
族刘。
世以武进
家喜事佛。
母牛氏。
祷子于佛。
梦佛指阿罗汉𢌿之而妊。
既生有殊相。
未冠。
方略
擢上第。
调官北都。
喟然叹曰。
是何足了此生。
请于朝。
欲谢簪缨。
求出世法。
上诘其故。
对曰。
臣祖死王事。
思报厚恩。
惟有薰修之功。
庶资冥福。
神宗叹异。
亲洒宸翰。
赐名报恩(俗名钦宪)。
就北都福寿寺
祝发受具。
游历诸方。
投子青禅师之道。
而往依焉。
识其法器。
一日凌晨入室。
问。
天明也未。
师曰。
明矣。
曰。
明则捲帘。
师从之。
顿尔开悟。
心地洞然。
亟以所得白青。
韪之。
留付巾匜。
颇有年数。
顺世。
丞相韩公缜。
河南
延住嵩山少林
席未煖。
诏改随州大洪山律寺为禅。
命师居之。
大洪
基搆甚大。
而芜废久。
师辟荆榛蓬藋。
为像设堂。
皇化豺狼狐狸。
为钟鱼梵呗。
更定禅仪。
大新轨范。
由是大洪精舍壮观。
天下禅林。
崇宁二年
有诏命。
东京法云。
驸马都尉张公请也。
师志尚闲远。
阅岁恳还林泽。
朝廷重违其请许之。
径诣嵩山
旋趋大阳。
大洪虚席。
守臣乞奏还师于旧。
固辞弗获。
复坐道场。
凡前日之未遑者。
咸成就焉。
师勤于诲励。
学者辐凑。
五百人
振宗风。
而戒律严甚。
终身敝衣。
略不加饰。
赐紫方袍。
卒盘辟不敢当。
故权贵欲以师号言者。
皆无复措意矣。
政和改元
坐化。
塔于南塔。
师异时。
欲筑室退居之所也。
寿五十四。
坐夏三十二。
弟子嗣法出世者。
一十三人。
有语录三卷集。
曹洞宗派录。
受菩提心戒文。
落发受戒仪文。
皆行于世。
丞相张无尽
于师深相契信。
尝以书问三教大要。
师答曰。
西域道宗多途。
要其会归。
不出有无四见。
谓有见。
无见。
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也。
盖不即一心为道。
则道非我有。
名外道
不即诸法是心。
则法随见异。
名邪见
如谓之有。
有即有无。
如谓之无。
无则无有。
有无则有见竞生。
无有则无见斯起。
若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
犹是也。
夫不能离诸见。
则无以明自心。
无以明自心。
则不能知正道。
故经云。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又曰。
有见则为垢。
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
如是乃见佛。
以此论之。
邪正异途。
正由见悟殊致故也。
故清凉以老庄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
易谓太极生两仪。
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自然太极为因。
一阴一阳为道。
能生万物。
则是邪因。
计一为虚无。
则是无因。
尝试论之。
夫三界唯心。
万缘一致。
心生故法生。
心灭故法灭。
推而广之。
弥纶万有而非有。
统而会之。
究竟寂灭而非无。
非无亦非非无。
非有亦非非有。
四执既亡。
百非斯遣。
自然因缘。
皆为戏论。
虚无真实。
但是假名。
至若谓太极阴阳。
能生万物。
常无常有。
斯为众妙之门
阴阳不测。
是谓无方之神。
虽圣人示悟多端。
然既异一心。
宁非四见。
若虚无为道。
道则是无。
若自然太极阴阳为道。
道则是有。
常无常有。
则是亦无亦有。
阴阳不测。
则是非有非无。
先儒以妙万物为神。
则非物。
物物则亦是无。
故西天诸大论师。
皆以心外有法。
为外道。
万法惟心。
为正宗。
盖以心为宗。
则诸见自亡。
言虽或异。
未足以为异也。
心外有法。
则诸见竞生。
言虽或同。
未足以为同也。
儒家圣人。
非不知之。
乃存而不论耳。
西天外道。
皆大权菩萨。
示化度人。
横生诸见。
曲尽异端。
以明佛法。
是谓正道。
是谓圣人。
顺逆皆宗。
非思议所能知矣。
故古人有言。
缘昔真宗未至。
孔子且以系心。
今知理有所归。
不应犹执权教。
然知权之为权。
未必知权也。
知权之为实。
斯知权矣。
是亦周孔老庄。
设教立言本意。
一大事因缘所成。
始成终也。
然则三教一心。
同途异辙。
究竟道宗
本无言说。
维摩大士。
孰能知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处严北宋 1059 — 11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12 【介绍】: 僧。
温州乐清人俗姓贾氏字伯威号潜涧
少敏悟,经史过目能诵。
出家于明庆院,宗天台宗
后至钱塘南屏臻禅师,明《法华》诸经。
与名僧道潜思聪等友善。
博学能文,作诗词尤典雅,书法有晋宋遗规。
哲宗元祐间出游归永嘉,寓净光、大云、开元诸寺,门徒甚众。
卒后弟子辑其遗文为《潜涧集》。
处严
字伯威
温州乐清贾氏子。
母万。
方娠。
一夕梦黑龙自天跃而下。
俄化为道人入其家。
及产有异相。
警悟不凡。
经史过目辄成诵。
少长不茹荤。
母强之。
卒不从。
一日游精舍。
归白其母曰。
儿蔬食。
居俗非所宜。
愿出家学佛。
落发于明庆院。
初习讲教义。
发明师说。
了无疑滞。
同辈尚编录。
务相诘难。
师心非之。
遂弃教而崇禅。
历访先辈老宿。
叩击玄旨。
多所契会。
有以座首命之者。
师弗顾而去。
师于己事外。
博学能诗文。
醇重典雅。
且工书。
有晋宋法。
时道潜思聪二公。
东坡游。
声名籍甚。
或劝以所作谒缙绅求知己。
师笑曰。
古之桑门。
与士大夫游。
非求之也。
道自合焉尔。
故终身不以一字干谒。
识者高之。
元祐间
永嘉
净光大云开元诸刹。
其徒翕然宗之。
扣门请益者。
履相蹑也。
师训以本业。
外复以诗书子史导之。
凡经指授者。
咸见头角。
元符初
归故山。
诛茆结庐。
循除蓄流。
自号潜涧
赋诗鼓琴以自娱。
有古人林下风
师有辞辩。
长于讲释。
乡里巨室。
欲屈师讲经莫能致。
因具法筵。
集广众。
预设巍座。
俟师至。
与众迫之。
师匇遽就席。
阐扬奥旨。
缘饰以文。
音吐鸿亮。
听者惊悦。
郡守张公平
从师受楞大义。
初以僧正命师。
又命主禅席。
皆力辞弗受。
每诣府。
手提一笠。
又以师为府座所尊。
因嘱以事。
师。
正色峻拒。
府政有不便于民者。
委曲以告。
守改容听之。
瑞安吕公勤
邂逅师喜甚。
与俱还邑。
筑庵于厅治后园。
命师居之。
为留三宿而去。
晚景绝人事。
精修净业。
讽诵楞圆觉维摩明法华等经。
精熟如流。
静夜孤坐。
焚香暗诵。
琅琅之声。
出于林表。
尝手书法华光二经。
报母德。
又书华严经八十卷。
首末不懈。
字法益工。
政和壬辰正月二十日示寂。
年五十四。
僧腊三十九。
阇维。
得舍利数百颗。
莹如珠。
植塔于故庐之后。
以遗骨并舍利葬焉。
师于佛学。
无不通晓。
尤深于禅。
而接物以教。
故以阇黎著名。
平生制述甚多。
稿随毁失。
圆寂后。
弟子收拾遗文。
编成二卷。
潜涧集。
人有得其片纸只字。
皆宝藏之。
其文翰见重于人如此(王梅溪十朋之母有娠。
产之日。
梦师来惠以金环。
梦觉时。
传师适坐化。
翌日梅溪生。
人皆谓为师后身。
故其为师作铭序有云。
师殁之岁。
而某始生。
师旧书石桥寺碑。
梅溪
佥判绍兴
道经寺。
僧先梦迓阇黎
次日梅溪至。
僧以梦告。
有诗云。
人唤我为首座
前身曾写石桥碑。
甄龙友
和公双峰诗云。
诗老前身法号
正用此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处严字伯威
姓贾氏乐清人也。
父靖,居乡以长者称。
母万氏,方娠,梦黑龙自天而下,俄化为道人,入其家。
生有异相。
幼时警悟不凡,经史过目辄能成诵。
舅氏东平先生规,邑之名儒也。
试之联语,随声应答,由是奇之。
少长,不茹辛膻,母强之,卒不从。
一日游精舍,归白其母曰:“儿蔬食居俗非所宜,愿出家学佛,惟慈亲割爱。
”遂往里之明院庆礼僧知性为师。
既落发受具,游历郡刹。
初学律,未几,习天台教观,慨然叹曰:“吾邦僻在海隅,见闻不广。
”遂之钱塘,依南屏臻公听天台大部,明法华诸经。
时学者尚编录,务相诘难,听法罢,端然默坐。
同辈问之,发明师说,了无遗误,因谓之曰:“文字分别,驰骢法相,吾不能为。
”乃远游禅林,访寻老宿,叩击玄旨。
志节清高,学识超迈,扙锡所至,道眼相契为多。
会有以首座诏之者,曰:“吾宅心世外,逍遥自适,能为人役耶?
”于是西游帝都,观伊洛,南周旋江淮间,凡名山胜境,丛林巨刹,靡不至焉。
道潜思聪东坡居士游,声名籍甚,二僧咸与善,数以篇章往来。
博学能文,诗词尤典雅,且工书,有晋宋法。
或劝以所作谒缙绅,求知己,笑谢曰:“古之桑门,上首与士大夫游,非求之也,道自合焉尔。
”故终身不以一字干谒,识者高之。
元祐间,还永嘉,寓净光、大云、开元诸寺,其徒翕然归之,扣门请益者,屡相蹑也。
训以本业,复以《》、《》、《子》、《史》导之,凡经指授者,咸见头角。
时开元建护国天王殿,命作记,文辞雄伟,太守范公见之称叹良久,命刻之石,昭垂来许。
元符初,归故山诛茅结庐,循除蓄流,自号“潜涧”,赋诗鼓琴以自娱,有古林下风
有辞辨,长于讲释,里中巨室欲屈之讲经,恐不能致,因具法筵,广集众侣,预设巍座,俟其至,与众迫之,忽遽就席,阐扬奥旨,缘饰以文,吐音鸿亮,听者忻悦。
明庆自创业几七百年,无文迹可考,始为撰记并书之,时称二绝。
郡守张公平闻其名,以礼致之,躬受《楞》大义,欲授以僧正,且请主禅席,皆力辞之。
每诣府手提一笠,未尝舆也。
人以为府座所厚,或属以事,则正色峻拒,然政有不便于民者,委曲以告,守改容听之。
瑞安吕公勤,慕其道学,初相邂逅,要与俱还,为筑庵于厅治后圃,为留三宿而去。
邑令丁公湛,每访,谈道终日忘返。
晚岁绝人事,惟精修净业。
所讽《楞》、《圆觉》、《维摩》、《光明》、《法华》诸经,精熟流畅,静夜孤坐,焚香高诵,琅琅之声,出于林表。
尝手书《法华》、《光明》二经,以报母德。
又书《华严经》八十卷,首末不懈,字法益工。
宋政和壬辰正月二十一日示寂,年五十四,腊三十九。
三月,阇维得舍利数百,莹如珠。
明年九月,植塔于故庐之旁,以遗骨并舍利葬焉。
后四十馀年,县人梅溪王十朋为之铭。
十朋之生也,即寂日。
其母梦来,惠以金环,觉而举子,忽闻化,以此异之。
十朋之大母,之同母娣。
弟子宝印,又十朋之叔父也。
尝以伏腊相过从,故其母识
十朋长,道经石桥寺,寺僧先夕梦迎严和尚,诘旦而十朋至,故其诗云:“人唤我为首座,前身曾写石桥碑。
”铭有别致,见《梅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禅惠北宋
全宋诗
释禅惠名山(今属四川)人。
哲宗元符间削发为僧。
有《禅惠语录》,已佚。
事见《舆地纪胜》卷一四七。
释禅惠名山人也。
家世业儒。
屡举不第。
元符间郡守吕由诚见以僧敕戏之。
遂弃儒从释。
力参祖道得大开悟。
初出住邑天宁寺
出入必策马乘舆。
诸耆宿言以佛法贵乎苦行固不宜乘舆马服绮绣。
师答以偈曰。
文殊驾师子。
普贤跨象王
新来一个佛骑马也无妨。
凡所说法机锋敏捷。
有语录行世。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禅惠名山人,家世儒服,屡举不第。
元符间郡守吕由诚以僧敕戏之,遂弃家从释,力参祖道,得大开悟。
初出住邑之天宁寺,出入必策马乘舆,诸耆宿言以佛法贵乎苦行,固不宜乘舆马,服绮绣。
答以偈曰:“文殊驾师子,普贤跨象王
新来一个佛,骑马也无妨。
”凡所说法,机锋敏捷,有语录数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法天宋初 ? — 1001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1 【介绍】: 僧。
天竺摩伽陀国人
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
太祖建六年召见,赐紫衣师号,入译经传法院
太宗雍熙二年改名法贤
真宗咸平元年所译新经,真宗为之制序。
卒谥玄觉法师
天息灾
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
太平兴国中
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
京师
时梵德前后叠来。
各献梵筴。
集置甚富。
上。
方锐意翻传。
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
译主
诏于太平兴国寺西。
译经传法院
以须之。
先是。
有梵德法天者。
中天竺国人。
妙解五明。
深入三藏。
初至蒲津
与通梵学沙门法进
译无量经七佛赞。
守臣表上之。
上览之大悦曰。
胜事成矣。
天息灾施护同召见。
问佛法大意。
对扬称旨。
赐紫方袍。
并居传法院
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
法天教大师
施护显教大师
令先以所将梵本。
各译一经。
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
笔受缀文。
光禄卿杨说。
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
殿直刘素监护。
所须受用。
悉从官给。
三师译经仪式上之。
且请。
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
前代不避。
若变文回护。
恐妨经旨。
诏答。
佛经用字。
宜从正文。
庙讳御名。
不须回避。
一月译经成。
天息灾上圣佛母经。
法天上吉祥持世经。
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
两街
选义学沙门百人。
详定经义。
左街僧录神曜等言。
译场久废。
传译至艰。
三师
即持梵文先翻梵义。
以华文證之。
曜众乃服。
上览新经。
宰臣曰。
佛氏之
有裨政理。
普利群生。
达者自悟渊源。
愚者妄生诬谤。
朕于此道。
微识其宗。
凡为君正心无私。
即自利行。
行一善以安下。
即利他行。
梁武舍身为奴。
此小乘偏见。
非后代所宜法也。
车驾幸译经院
赐坐慰劳。
增什物给童子。
悉出禁中所藏梵本。
令其翻译。
复选梵学沙门
笔受
义学沙门十人。
證义
自是每岁诞节。
必献新经。
皆召坐赐斋。
以经付藏颁行。
西国大乘祝藏经。
法天详定。
奏。
此经是于阗书体。
非是梵文。
况其中无请问人。
及听法众。
前后六十五处。
文义不正。
帝召谕曰。
使邪伪得行。
非所以崇佛教也。
宜焚弃此本。
以绝后惑。
下诏曰。
朕方隆教法。
用福邦家。
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
时新经陆续以上如次披览。
宰臣曰。
天息灾等。
妙得翻译之体。
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光禄卿
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
法天改名法贤
并月给酥酪钱有差。
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
用冠新译之首。
中云。
法师天息灾等。
常持四忍。
早悟三空。
翻贝叶之真诠。
续人天之圣教。
芳猷重启。
偶运当时。
润五声于文章。
畅四始于风律。
堂堂容止。
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蛰重明。
玄门昭显。
轨范而宏光妙法。
净界腾音。
真宗即位
礼部侍郎陈恕
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
上不听。
且制序文。
命置先帝序后。
法贤请也。
咸平三年八月
天息灾示寂。
谥慧辩
敕有司具礼祭葬。
次年法贤亡。
谥玄觉
礼视慧辩
施护先逝。
三师遭逢圣世。
首隆译场。
续狮弦之响。
发空谷之音。
阐宣之功。
无忝前哲矣。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法天,一曰法贤,中天竺摩伽陀国人。
宋初,至鄜州,与河中梵学僧法进译经义,始出《无量寿经》、《尊胜经》、《七佛赞》。
州牧王龟从润色之,献阙下。
太祖建六年八月,召见赐紫
初兴译事,诏童子五十人习梵书。
法天所译,《大方等总持宝光明经》五卷,《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六卷、《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二纸馀,《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七纸馀,《佛说圣曜母陀罗》三纸半,《圣无能胜金刚大陀罗尼》三纸半,《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五纸,《毗俱胝菩萨一百八名》三纸馀,《诸佛心印陀罗尼》一纸半,《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六纸馀,《佛说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一纸弱,《佛说大护明大陀罗尼》五纸,《佛说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七纸,《佛说普贤菩萨陀罗尼》二纸强,《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二卷,《妙臂菩萨所问经》四卷,《佛说金刚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三卷,《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六纸馀,《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拿罗仪轨》二卷,《大寒林圣拿罗陀罗尼》四纸馀,《最胜佛顶陀罗尼》二纸强,《无能胜大明陀罗尼》七纸半,《无能胜大明心陀罗尼》一纸半,《佛说圣宝神仪轨》二卷,《七佛赞呗伽陀》二纸强,《佛说文殊师利一百八名梵赞》三纸半,《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二纸弱,《犍椎梵赞》七纸半,《佛说长者施报》六纸馀,《佛说七佛》一卷,《毗婆尼佛经》二卷,《佛说大三摩惹》四纸半,《妙法圣念处》八卷,《佛说分别缘生》一纸馀,《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三纸馀,《佛说诸形有为》一纸强,《佛说目莲所问经》二纸弱,《佛说苾刍五法》四纸馀,《佛说苾刍迦尸迦十法》二纸半,《菩提心观释》二纸馀,《佛一百八名赞》二纸馀,《胜军化世百喻伽陀》七纸弱,《六道伽陀》五纸。
综上所译,都四十四种,大小百一十九纸,成帙者三十五卷,其所敷者博,而功亦勤矣。
太祖以来,迄于真宗,四十馀年中,累承恩锡,赐天竺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号曰“传教大师”。
太宗雍熙二年,帝览新译已,改其名曰法贤
盖天、皆译音,本叠韵也。
咸平元年,复所译新真宗为之制序。
今大藏载法贤译经共六十馀部,中有《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七卷,共二十五品,首列圣教序。
咸平四年五月示寂。
谥玄觉法师,敕送终,如慧辨礼。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言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子明
太宗端拱间进士
南丰县
曾致尧为条治绩数十事,擢知邵州
、滁等州,皆有善政,鄂、滁人皆生祠之。
时有事泰山汾阴郡守例以子弟奉表,得推恩授官,言彻独遣僚属以行,称己子孙但衣白袍入举子场即足。
有《琅玡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子明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南丰县,有治绩。
擢知邵州,历改滁州,民皆生祠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与󰀢南宋
全宋文·卷七三二六
赵与󰀢,宗室,嘉定中蕲州司理权通判事。
十四年,金兵围蕲州,偕郡守李诚之拒守,全家遇难,仅以身免。
作《辛巳泣血录》,详述被兵始末。
见《辛巳泣血录》,《宋史》卷四四九《李诚之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善昭北宋 945 — 1022
全宋诗
释善昭太原(今属山西)人,俗姓俞
首山念禅师法嗣,南岳下九世,住汾州太子院。
仁宗天圣初卒,年七十八(《禅林僧宝传》卷三,《佛祖通载》作天圣二年甲子卒,《五灯全书》作真宗乾兴元年壬戌卒)。
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一、《补续高僧传》卷六。
今录颂、偈、诀六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22 【介绍】: 僧。
太原人俗姓俞
师事首山,悟性极高。
云游襄、沔间,名刹力致,八请坚卧不起。
太宗淳化四年首山殁,始出住汾州太平寺,三十年说法不倦,为天下道俗仰慕。
禅师讳善昭
生俞氏
太原人也。
器识沉邃。
少缘饰。
有大智。
于一切文字。
不由师训。
自然通晓。
年十四。
父母相继而亡。
孤苦厌世相。
剃发受具。
杖策游方。
所至少留。
不喜观览。
或讥其不韵。
叹之曰。
是何言之陋哉。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历诸方。
见老宿者。
七十有一人。
皆妙得其家风。
尤喜论曹洞。
石门彻禅师者。
盖其派之魁奇者。
作五位偈。
示之曰。
五位参寻切要知。
纤毫才动即差违。
金刚透匣谁能晓。
唯有那吒第一机。
举目便令三界静。
振铃还使九天归。
正中妙挟通回互。
拟议锋铓失却威。
拊手称善。
终疑。
临济儿孙。
别有奇处。
最后至首山问。
百丈卷簟意旨如何。
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曰。
师意如何。
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言下拜起。
而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服勤甚久。
辞去。
游湘衡间。
沙太守张公茂宗
以四名刹请
择之而居。
笑。
一夕遁去。
北抵襄沔。
寓止白马。
太守刘公昌言
闻之造谒。
以见晚为叹。
洞山公隐皆虚席。
众议归
太守请择之。
以手耶揄曰。
长行粥饭僧。
传佛心宗。
非细职也。
前后八请。
坚卧不答。
淳化四年
首山殁。
西河道俗千馀人。
恊心削牍。
沙门契聪。
迎请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院。
闭关高枕。
聪排闼而入。
让之曰。
佛法大事。
静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而有先师。
先师已弃世。
汝有力荷担。
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而欲安眠哉。
矍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宴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道俗。
慕仰不敢名。
同曰汾州
并汾地苦寒。
罢夜参。
有异比丘
振锡而至。
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密记以偈曰。
胡僧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有旧。
承天寺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
则先后唯所择。
馔设。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阅世七十有八。
坐六十五
赞曰。
风穴倦游。
见草屋单丁。
止住者七年。
首山精严。
不出山者二十年。
汾州俨临人天。
不越阃者三十年。
是皆哲人。
事业之见于微细者也。
然犹卓绝如此。
况其大者乎。
吾何足以知之。
然观其死生之际。
如贾胡传吏。
留即留。
去即去。
呜呼是其所以起临济也。
汾州太子院。
善昭禅师
太原俞氏。
器识沈邃。
少缘饰。
具大智。
少失恃怙。
既孤苦。
雅不喜世俗。
遂祝发受具。
杖策飘然。
所至不稍停览。
乃曰。
从上先德行脚。
正以圣心未通。
驱驰决择耳。
不缘山水也。
历参七十一员知识。
最后至首山
问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山曰。
龙袖拂开全体现。
进曰。
师意如何。
曰。
象王行处绝狐踪。
于是大悟
拜起曰。
万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捞摝始应知。
有问者曰。
见何道理。
便尔自肯。
曰。
正是我放身命处。
自是陆沈襄沔间。
每为郡守
以名刹力致。
前后八请。
坚卧不起。
首山殁。
西河道俗。
协心削牍。
沙门契聪。
请师住汾州太子院。
师时方闭关。
聪排闼入。
让以大义曰。
佛法大事。
靖退小节。
风穴惧应谶。
忧宗旨坠灭。
幸有先师。
先师弃世。
汝有力荷担如来大法者。
今何时。
欲安眠哉。
师起握聪手曰。
非公不闻此语。
趋办严吾行矣。
既至。
燕坐一榻。
足不越阃者三十年。
天下仰曰汾阳
而不敢名。
一日上堂谓众曰。
汾阳门下有西河
师子当门踞坐。
但有来者即便咬杀。
有何方便。
入得此门。
见得此人。
若见此人者。
堪与祖佛为师。
不见此人。
尽是立地死汉。
如今还有人入得么。
快须入取免负平生。
不是龙门
切忌遭点额。
那个是龙门
一齐点下。
举起拄杖曰。
速退速退。
珍重。
并汾地苦寒。
师罢夜参。
有异僧振锡至。
谒师曰。
会中有大士六人
奈何不说法。
言讫升空而去。
师密记以偈曰。
胡僧锡光
请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
劝请为敷扬。
楚圆守芝
号上首
丛林知名。
龙德府尹李侯。
与师有旧。
虚承天致之。
使三反不赴。
使者受罚。
复至曰。
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已。
师笑曰。
老病业已不出院。
借往当先后之。
何必俱耶。
使者曰。
师诺则先后唯所择。
设馔。
且俶装曰。
吾先行矣。
停箸而化。
侍者出众曰。
和尚到处。
某甲即到。
亦立化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休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濮州鄄城人字广初
太宗太平兴国初进士
大理评事通判
两浙东北路转运副使,知明州
八年,召任库部员外郎知制诰掌诰命甚不称职。
次年出知广州
雍熙二年,迁比部郎中,充枢密直学士,仍知州事
转运使王延范不协,奏其反状已具,诏命与内侍阎承翰同按劾之,延范竟抵法。
端拱初,授左谏议大夫,召为户部使
淳化元年,迁给事中,知青州,在任聚财殖货。
徙知潞州卒,年五十三。
全宋文·卷七九
徐休复字广初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北)人。
太平兴国初进士,累官著作郎直史馆,迁左拾遗
六年,加右补阙,充两浙东北路转运副使,移知明州
八年,授库部员外郎知制诰
九年,出知广州
端拱初,召为户部使
淳化元年,迁给事中,连知青、潞二州,卒,年五十三。
宋史》卷二七六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处元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处元永嘉人,忘其姓字。
久参扶宗,遂继法明之席。
郡守仰起道化,任以僧正
澄清品流,莫不厌服。
所著《辅赞记》三卷。
其论经体,则推本法智广智源流之说,论无住本三种观法,答扶宗通相三观。
其说明正,学者宗之。
宋崇宁二年,间居东溪草堂,述《义例随释》六卷。
荆溪以止观文广为七科,名为《义例》,俾学者知解行之大旨。
法智制述之多,不暇为记。
义神智为《纂要》,以初乘观法性德之境为真如理观,修德之境为唯识事观,诋其狂妄,徒疑后学,乃决志注释,以斥《纂要》之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贾子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潼川怀安军人字伯厚
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
西和州推官,摄通判
关外金兵进攻,与郡守陈寅誓死守城。
城陷,与家人十二口俱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邓春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汀州长汀人字荣伯
徽宗崇宁间,诏举隐逸,郡守陈粹春卿应。
后举八行,郡守章清又以名闻。
俱辞不就。
甘贫乐道,卜筑南山之阿。
卒年九十六。
全宋诗
邓春卿字荣伯长汀(今属福建)人。
甘贫乐道,徽宗崇宁间郡举隐逸、八行,俱辞不就。
年九十六卒。
有诗文三卷,已佚。
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临汀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永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
初为河东蕃官,屡破羌众。
徽宗崇宁中,从王厚平湟、鄯等州,以功迁贺州团练使知州事
出御西赊罗撒部及夏国监军之众,路遇羌帐下亲兵,皆其昔所推纳熟户,不防备,为叛羌所杀。
谥忠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中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临海人字德臣人称八行先生
少慕胡瑗之学,精思苦读,司马光见而称奇。
父死庐墓,躬耕养母。
晚年教授学者,循循有序。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复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徽宗崇宁间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皆不就。
章惇蔡京贬窜元祐党人,每闻谪命,辄泪下。
后往来委羽山中。
以卓行与山阳徐积齐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元春南宋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
王元春字景育邵州邵阳(今湖南邵阳)人。
庆元二年进士
曾任零陵县
嘉定末左司谏,知太平州
罢,寓居湖州
宝庆元年湖州潘丙等谋立济王闳元春告变有功,朝廷改湖州安吉州,以元春知州事
宝庆三年,以起居郎国史院编修官
绍定元年,迁中书舍人,升兼同修国史
累官吏部侍郎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五、职官七五之三四,《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史》卷四一、二四六、四六二,雍正《湖广通志》卷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宣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汀州长汀人字南仲
徽宗崇宁中贡太学,浩然有归志,爱城南五里岩洞幽窅,乃疏池筑馆,卜隐其间。
郡守谢稠题曰宣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施护
天息灾
天竺迦湿弥罗国人也。
太平兴国中
与乌填曩国三藏施护
京师
时梵德前后叠来。
各献梵筴。
集置甚富。
上。
方锐意翻传。
思欲得西来华梵淹贯器业隆善者。
译主
诏于太平兴国寺西。
译经传法院
以须之。
先是。
有梵德法天者。
中天竺国人。
妙解五明。
深入三藏。
初至蒲津
与通梵学沙门法进
译无量经七佛赞。
守臣表上之。
上览之大悦曰。
胜事成矣。
天息灾施护同召见。
问佛法大意。
对扬称旨。
赐紫方袍。
并居传法院
赐师号天息灾明教大师
法天教大师
施护显教大师
令先以所将梵本。
各译一经。
诏梵学僧法进常谨清沼。
笔受缀文。
光禄卿杨说。
兵部员外郎张洎润文。
殿直刘素监护。
所须受用。
悉从官给。
三师译经仪式上之。
且请。
译文有与御名庙讳同者。
前代不避。
若变文回护。
恐妨经旨。
诏答。
佛经用字。
宜从正文。
庙讳御名。
不须回避。
一月译经成。
天息灾上圣佛母经。
法天上吉祥持世经。
施护上如来庄严经各一卷。
两街
选义学沙门百人。
详定经义。
左街僧录神曜等言。
译场久废。
传译至艰。
三师
即持梵文先翻梵义。
以华文證之。
曜众乃服。
上览新经。
宰臣曰。
佛氏之
有裨政理。
普利群生。
达者自悟渊源。
愚者妄生诬谤。
朕于此道。
微识其宗。
凡为君正心无私。
即自利行。
行一善以安下。
即利他行。
梁武舍身为奴。
此小乘偏见。
非后代所宜法也。
车驾幸译经院
赐坐慰劳。
增什物给童子。
悉出禁中所藏梵本。
令其翻译。
复选梵学沙门
笔受
义学沙门十人。
證义
自是每岁诞节。
必献新经。
皆召坐赐斋。
以经付藏颁行。
西国大乘祝藏经。
法天详定。
奏。
此经是于阗书体。
非是梵文。
况其中无请问人。
及听法众。
前后六十五处。
文义不正。
帝召谕曰。
使邪伪得行。
非所以崇佛教也。
宜焚弃此本。
以绝后惑。
下诏曰。
朕方隆教法。
用福邦家。
其内外诸郡童行并与剃度。
时新经陆续以上如次披览。
宰臣曰。
天息灾等。
妙得翻译之体。
诏除天息灾朝散大夫光禄卿
法天施护朝奉大夫试鸿胪卿
法天改名法贤
并月给酥酪钱有差。
上亲制三藏圣教序以赐之。
用冠新译之首。
中云。
法师天息灾等。
常持四忍。
早悟三空。
翻贝叶之真诠。
续人天之圣教。
芳猷重启。
偶运当时。
润五声于文章。
畅四始于风律。
堂堂容止。
穆穆辉华。
旷劫而昏蛰重明。
玄门昭显。
轨范而宏光妙法。
净界腾音。
真宗即位
礼部侍郎陈恕
以译院久费供亿为言。
上不听。
且制序文。
命置先帝序后。
法贤请也。
咸平三年八月
天息灾示寂。
谥慧辩
敕有司具礼祭葬。
次年法贤亡。
谥玄觉
礼视慧辩
施护先逝。
三师遭逢圣世。
首隆译场。
续狮弦之响。
发空谷之音。
阐宣之功。
无忝前哲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与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蕲州司理权通判事。
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与郡守李诚之奋力抵御,凡二十五日而城陷。
全家罹难,与□仅以身免。
有《辛巳泣蕲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知和北宋 ? — 1125
全宋诗
知和庵主
~一一二五),俗姓张苏州玉峰(今上海嘉定)人。
哲宗元符间,抵雪窦中峰、栖云两庵,后住庆元府二灵。
南岳下十四世,泐潭应乾禅师法嗣。
徽宗宣和七年卒。
嘉泰普灯录》卷一○、《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一
释知和姓张氏昆山人
南岳辨游,丛林以为饱参。
元符间,住雪窦中峰栖雪两庵。
山之前曰“妙高台”,有石突出,下临无地,其旁古一枝,覃施而叶莫莫。
攀厥柔条,盘屈成龛,常偃坐其中,名曰“龛”。
独处二十年。
初与普交同参泐潭,盟曰:“他日吾二人,当踞孤峰绝顶,目视霄汉,为世外人。
不可若今时藉名官府,屈节自污。
”及开法天童,访旧至山,竟不接。
虽绝物,然有志于道者,多往见之。
主雪窦者嫉其名出己上,郡守尝询于主者,主者曰:“常僧耳
遂题偈于壁,徙居伏锡山
偈曰:“竹笕两三升野水,窗前五七片间云。
老僧浩计只如此,留与人间作见闻。
”其二曰:“十方世界眼前宽,抛却云庵过别山。
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条藜杖伴清间。
”其三曰:“自从南岳来雪窦,二十馀年不下山。
两处住庵身已老,更寻幽谷养衰残。
”其四曰:“黄皮裹骨一常僧,坏衲蒙头百虑澄。
年老懒能频对客,攀萝又上一崚赠。
”后又迁二灵,《传镫录》称住二灵三十年,恐非。
盖其去雪窦时,已年近衰残,读题偈可知。
宣和七年四月十二日示寂。
龛时,常有二虎扰侧。
元大德间,栖云庵毁,虎为人患。
至元二年,复建庵祀,其患顿息。
或谓妙高台有伏虎洞,为虎在雪窦之證,而《传镫录》谓在二灵,但以为知和故事,不必辨其何山,其言似是。
岂知虎为驯,自有神异,能往,虎亦能往,二灵之有驯虎又何足疑。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号依和庵主昆山人
隐居雪窦,终二灵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人字师回
仁宗天圣五年进士
康定初南雄州,秩满,因母老求通判福州以便养亲,又力赞守臣增学田,延宿儒教以经术。
后知潮州登州,以恤刑被敕书奖谕。
官至朝散大夫光禄卿封开国伯
全宋诗
陈铸字鼎臣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寄居嘉兴(今属浙江)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
淳祐五年(一二四五)江阴军,后通判福州
事见《淳熙三山》卷三二、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二、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